據央視新聞報道,江蘇金壇警方近日公布了一起販賣“上頭電子煙”的新型毒品案件。17歲女孩王某婷,外號“小丫頭”,3年前在一次朋友聚會上接觸到“上頭電子煙”。因輕信“嘗一口不會上癮”“比普通電子煙更刺激”等話術,不僅自身深陷毒癮,更伙同多名未成年人分銷含有依托咪酯、異丙帕酯等毒品成分的“上頭電子煙”,在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,將更多青少年拖入深淵。
在大眾認知里,毒品離自己很遠,殊不知“奶茶包”“跳跳糖”“郵票貼紙”等披著零食玩具外衣的新型毒品早已暗流涌動,甚至出現偽裝成文具、卡通貼紙的毒品形態。青少年一旦誤食,輕則會出現眩暈、嘔吐等急性中毒反應,重則還可能導致精神分裂、器官衰竭等不可逆損傷。這些“毒套路”如同潛伏的毒蛇,正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強、辨別能力弱的特點,編織著致命陷阱。
面對新型毒品的“花式套路”,全社會必須構建多維防線,打響這場沒有硝煙的禁毒戰。
部署“緝毒雷達”全時掃描,讓新型毒品無處遁形。毒品犯罪如同變色龍,不斷變換形態躲避打擊。面對第三代毒品更新迭代快的特點,必須建立“動態監測+快速響應”的列管機制,讓每一類新型毒品在流入市場前就被精準識別并納入管控。比如,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暗網論壇、化學品交易平臺進行實時監測,一旦發現潛在風險物質,立即啟動科學評估程序,縮短從發現危害到立法管控的周期。同時,加強對化工原料生產企業的監管,建立電子追蹤系統,確保易制毒化學品全流程可追溯,讓新型毒品在萌芽階段就被“掐滅”。
推進“緝毒聯盟”全域聯動,將犯罪鏈條徹底斬斷。毒品犯罪已形成環環相扣的黑色產業鏈,單打獨斗的打擊方式難以奏效。唯有構建起協同作戰體系,才能織就一張疏而不漏的禁毒天網。執法部門可開發AI智能識別系統,對異常交易、加密傳輸等行為進行預警;電商平臺運用圖像識別技術,自動攔截違規商品;物流企業部署智能安檢設備,對可疑包裹進行X光掃描和氣味檢測。通過建立跨部門數據共享平臺,實現從網絡交易到物流運輸的全鏈條追溯,讓犯罪分子在“天羅地網”中無所遁形。
實施“禁毒疫苗”精準滴灌,為青春防護筑牢屏障。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、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,也是最容易受到毒品侵害的脆弱群體。因此,必須采取更精準、更具針對性的預防措施,為青少年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心理防線。比如,開發禁毒主題VR游戲,在短視頻平臺發起#禁毒實驗室#話題,開設“毒品解碼”選修課,邀請緝毒警察、戒毒專家進行案例教學,筑牢抵御毒品的心理防線。6月20日晚,莒縣公安民警開展“沉浸式”宣傳課,用真實案例拆解毒品的“偽裝術”,以贈送警察小熊等互動形式,讓青少年在直觀體驗中增強防毒意識。
禁毒是場持久戰,當新型毒品以更隱蔽的方式向青少年滲透,唯有以動態治理應對犯罪升級、以技術賦能打破信息孤島、以共情傳播筑牢心理防線,才能守護好下一代的純凈世界。(葉韻)(圖片源自網絡)